叛逆孩子不归家,妈妈如何让孩子“改邪归正”
今天要介绍的这个家庭,有一个14岁初二的孩子,平时玩手机走也不分,亲子关系极差,对妈妈说脏话,有想动手打妈妈的倾向。平时比较厌学,经常不去学校,和不上学的同学在外面玩后晚上不归家。
平时爸爸长期在外打工,姐姐正在上高中,各方面自律不用妈妈操心。导致了妈妈全身心焦点都在儿子的学习上,殊不知这样的焦点关注让孩子越来越没有了成长空间,越来越叛逆。
由于青春期的到来,在妈妈没有学习没有跟上孩子成长的情况下,仍然还是以之前小时候的说教方式来管孩子,导致走不进孩子的内心。继而亲子关系也越来越边缘化。
初二学校调来一位才从学校毕业分配过来的年轻女老师做班主任,说这个孩子非常有潜力,头非常灵活,于是家校沟通一起监督孩子学习。但是这样反而让孩子更加厌倦学习。因为老师是那种说教指责型的老师,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给孩子留情面。不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。
孩子在学校老师同学面前没了尊严,自此孩子特别不喜欢老师,孩子觉得老师和妈妈一起在对付他。现在孩子在游戏里找到了成就感。
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认识了大黄蜂教育,继而接触到了刘小燕老师。在和老师深度沟通后,老师开始制定具体的实践方案。首先通过深度学习,让妈妈把焦点放在自己的身上,以提高自己为主。升级自己的观点,用我们的格局与情怀影响孩子而非改变孩子。
然后通过学习嘉许,调整自己的语言模式,改善亲子关系,理解青春期孩子的成长经历需求。改掉执勤啊的说教指责方式,管理好自己的情绪,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,感受到家的归属感。从而使孩子更加有责任感。
通过手把手教会妈妈给孩子写道歉信,真诚地认识到之前的错误教育方式,请孩子给到时间,妈妈已在学习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智慧父母。这样慢慢走进孩子的内心,让其家长明白先有关系再有教育。
控制手机作息时间,告诉妈妈必须要有原则和底线,必须是和善而坚定。我们在和善的同时给到了孩子尊重,在尊重的同时坚守原则底线。
以示弱的方式请求帮助,让孩子感受到他是被需要的。然而家庭里面的大事小事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主,给到孩子掌控感,让孩子体会到自我价值所在。
做好家校沟通,与老师的沟通话术灵活变通,多嘉许老师。并在孩子面前不要直来直去地告诉孩子老师对他的不好评价,以此减少孩子对老师的讨厌。
通过45天的学习辅导,通过妈妈每天坚持给到孩子能量,坚守原则,孩子彻底没了昼夜不分的情况,而且也如愿地返校。知道如何心疼妈妈,在妈妈骑摩托车不小心要摔倒时,孩子保护了妈妈,和妈妈有了久违的聊天,有了真正亲子关系的开始。
在妈妈不断欣赏示弱下,孩子对家务有了分担,比如洗衣服做饭,帮妈妈做重活等等,这些都有了对生活的体验,有了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。并且也坚持到校,没有一天逃课,有了对老师的尊重,孩子越来越棒了。
教育是生命的感召过程,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。在整个过程中,家长占主导地位,孩子属于被影响的一方,需要做父母的不断学习不断补充能量。
本站所有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素材版权均归 深圳大黄蜂教育文化有限公司 所有,未经书面许可,禁止转载、盗用。
大黄蜂教育,家庭教育问题解决专家!更多家庭教育问题咨询可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,也可点击链接 https://sem.dhfjy.com/promotion/index?id=2&clickid=dhfjy 直接在线预约课程。
大黄蜂教育媒体矩阵:
-
百家号二维码 -
企鹅号二维码 -
头条号二维码 -
抖音号二维码 -
微博
- 孩子厌学辍学的原因竟然是因为自己的妈妈! 2023-12-07
- 从打压到接纳:一位母亲与孩子的艰难成长之路 2023-12-06
- 孩子不再骂人,夫妻关系改善,只因妈妈做了这件事! 2023-12-05
- 父母在教育孩子前要学会适当的放手 2023-12-04
- 家庭教育的力量:一个初一辍学孩子的逆袭之路 2023-12-02